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国产激情з∠视频一区二区,国产呻吟久久久久久久92,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網站首頁
設為收藏
保存桌面
手機端
使用幫助

創新思路 強化管理 狠抓落實 全區推進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成效顯著

2011-12-05 10:45:18 來源: 收藏

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2011年以來,我廳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的決策部署,創新思路,強化以深化績效考評機制為抓手,狠抓落實,以推進保障和改善民生項目的落實為重點,確保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目標的完成,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全面完成職能工作指標和黨的建設和效能建設指標

    截止2011年11月底,我廳認真按照《自治區績效考評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印發自治區人民政府工作部門2011年度績效考評指標體系及評分細則的通知》(桂績辦發[2011]28號)精神和要求,堅持全區從住房城鄉建設行業的實際出發,突出重點,扎實工作,主要完成我廳一級指標重點工作和職能工作14項,所設二級指標31項,分解為三級指標52項,總體工作完成情況較好,較好地完成了我廳2011年度績效考評指標和黨的建設和效能建設指標的各項任務。

    二、深化績效考評機制  推進為民辦實事工作落實

    我廳黨組高度重視績效考評工作,以深化績效考評工作為抓手,推進為民辦實事工作任務的落實,努力完成住房和城鄉建設各項任務效果顯著。

    (一)強化對績效考評管理工作重要意義的認識。自治區績效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印發自治區人民政府工作部門2011年度績效考評指標體系及評分細則的通知》(桂績辦發[2011]28號)下發后,我廳黨組十分重視,把績效考評管理工作常態化列入廳黨組會議的重要議程,組織廳黨組成員和有關人員認真學習自治區績效辦有關文件精神,提高思想認識。在此基礎上,我廳績效辦一方面繼續深入做好績效考評工作思想發動和引導工作,另一方面積極開展住房城鄉對建設系統干部職工績效考評管理的有關事項的落實,迅速深化績效考評工作,著力抓好為民辦實事項目指標的落實。

    (二)加強指導和建立健全績效考評制度。制度建設是深化績效考評工作持續開展的前提。為此,我廳根據自治區績效領導小組《2008年度機關績效考評試點工作方案》和自治區績效辦察訪核驗情況反饋協調會的精神,進一步深化績效考評工作,在建立和完善“四項制度”和“工作月報”機制基礎上,制定了《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2011年度績效考評工作方案》和《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2011年度績效考評察訪核驗工作方案》。廳黨組書記、廳長親自主持每月廳務會,聽取各處室月工作計劃、月工作總結匯報,通報每月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廳績效辦積極配合廳有關處室,制定下一步工作任務和目標整改措施,組織廳績效考評察訪核驗,開展廳處室、自治區有關市、縣年中、年終績效察訪工作,立足以績效考評推動重點工作重點項目的完成。

   (三)積極推進為民辦實事項目任務的落實。2011年以來,我廳緊緊圍繞貫徹落實國家和自治區重大決策部署、完成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年度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維護系統穩定和群眾合法權益情況、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面整合、科學設置和分解指標。著力抓好了幾個重點工作:一是著眼行業特點重點工作。我廳按照廣西自治區黨委、政府今年重大工作任務要求,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村寨防火改造、城鄉清潔工程等作為年度考評的重中之重來抓,落實專人負責,明確工作節點。二是采取新辦法,解決新問題。我廳積極開展對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農村危房改造工程等為民辦實事項目的難點問題跟蹤察訪、蹲點調研指導,采取現場指導、培訓、現場會議約談、當場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的辦法,為基層辦實事、辦好事,解難題,確保任務的如期完成。三是以抓好“為民辦實事項目”帶動各項工作落實。我廳確保重點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村寨防火改造工作落實,全面推動污水處理項目和垃圾處理項目建設、建筑行業清理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城市房屋拆遷等工作,強調了保障民生、維護社會穩定,為加快推進住房城鄉建設行業和諧發展提供有力保證。

    三、2011年住房城鄉建設工作的成效和主要措施

    (一)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快推進。

    截至10月31日,2011年住房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已開工建設31.95萬套(含新增租賃補貼45785戶),開工面積1938.92萬平方米,竣工住房73803套、546.59萬平方米,完成投資123.94億元,開工率為109.58%。其中全區廉租住房新開工53913套(含購改租484套)、251.27萬平方米,完成全年目標任務5.16萬套的104.48%,竣工住房22503套。全區公共租賃住房新開工55963套、289.64萬平方米,完成全年目標任務5.12萬套的109.3%,竣工住房11071套;全區經濟適用住房新開工32086套、291.98萬平方米,完成全年目標任務2.69萬套的119.28%,竣工住房15194套;全區限價住房新開工41393套、420.34萬平方米,完成全年目標任務3.5萬套的118.27%,竣工住房4017套;全區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新開工14180套、113.44萬平方米,完成全年目標任務1萬套的141.8%,竣工住房3059套;全區城市棚戶區改造新開工33582套、245.88萬平方米,完成全年目標任務3.03萬套的110.83%,竣工住房10773套。全區林區棚戶區改造項目新開工16200套、77.69萬平方米,完成全目標任務100%,竣工住房1759套;墾區棚戶區改造項目新開工26434套、248.68萬平方米,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00.13%,竣工住房5607套;新增發放租賃補貼45785戶,占目標任務4.4萬戶的104.06%。

    1、以強有力的組織保障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自治區黨委書記郭聲琨多次對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進行批示,自治區主席馬飚經常率領有關部門負責同志深入基層檢查協調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自治區黨委常委會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住房保障工作。自治區人民政府多次召開有關會議進行動員部署,與各市簽訂了住房保障工作目標責任狀,明確目標,落實責任。

    2、以有效的措施強化保障性住房建設督查。自治區對各地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務完成情況以及土地供應、資金落實、政策執行等情況進行監督和考核,對開工進度落后的市和部門進行約談。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巡查制度,向各市派出專項巡查員,督促指導各地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對重點項目專項巡查,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保證了全區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扎實穩步推進。

    3、以有效的辦法積極籌措落實建設資金和建設用地。今年廣西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資金共需投資279億元,目前已落實209.22億元。積極開展發行企業債券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試點工作,多渠道籌措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資金。明確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應保盡保、及時供地,今年全區計劃供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用地653.94公頃,目前已基本得到落實。

    4、以嚴格的要求執行建設標準、確保工程質量安全。在保障性住房建設過程中,嚴格執行項目建設程序和標準,堅持按小戶型、功能齊、配套好、質量高、安全可靠的標準建設。制定保障性安居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規定,強化設計、施工等環節的過程監管。組織召開有住房保障主管部門、設計、施工、監理和業主單位近1000人參加的全區保障性安居工程質量、安全、進度工作推進會,全面開展安居工程質量安全檢查,確保安居工程質量安全。

    5、以務實的舉措推進政策創新、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在推進項目建設的過程中,嚴格執行國家和自治區關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享受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有關稅費減免等各項優惠政策,嚴禁任何部門變相收取。

    6、以完善的制度規范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和運營監管。制定出臺了《廣西壯族自治區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共租賃住房管理暫行辦法》等政策,加強對各地的培訓指導,提高各地住房保障的管理和服務水平,確保住房保障管理工作規范化、制度化、信息化,進一步完善住房保障準入退出機制。

    7、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信息化和宣傳監督機制。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庫信息系統,推進自治區、市、縣保障性安居工程管理信息化,初步實現住房保障對象審核、審批、公示的網絡化,推行保障性住房物業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利用新聞媒體對保障性安居工程進行全方位的報道,加大新聞媒體的監督力度,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各項政策的落實。

    (二)房地產市場運行平穩,調控取得初步成效。

    今年以來,我廳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國辦發〔2010〕4號)、國務院《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國發〔2010〕10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發〔2011〕1號)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促進了我區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

    截至10月底,我區房價上漲勢頭被遏制,宏觀調控政策初顯成效。全區房地產開發投資保持平穩增長態勢,增幅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全區商品房銷售面積及銷售額保持平穩增長;全區商品房銷售價格基本平穩,沒有出現大起大落現象。1—10月,全區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196.72億元,同比增長29.1%,同比增幅下降24.9個百分點;商品住房累計銷售面積為2003.2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2%;全區商品住房平均銷售價格為3621元/平方米,同比增長6.6%。

    1.落實責任制,及時制定調控政策配套文件和出臺實施細則。國辦發〔2011〕1號文下發后,根據自治區領導批示精神,我廳抓緊草擬了自治區貫徹國辦發[2011]1號文“代擬稿”,以《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審定<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代擬稿)的請示》上報自治人民政府, 3月初,自治區下發文件,明確各市、縣人民政府要切實承擔起促進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的責任,要明確新建住房價格控制目標,嚴格住房用地供應管理,加大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執行力度,進一步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嚴格落實約談問責機制。文件的出臺對我區貫徹落實好房地產市場調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協調督促各市人民政府確定2011年度新建住房價格控制目標并向社會公布。國辦發[2011]1號文下發后,我廳積極協調,督促指導各市結合實際,科學制定2011年度新建商品住房價格控制目標,截至3月31日,我區14個設區市和7個縣級市人民政府均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目標、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確定了本地區2011年度新建住房價格目標,并通過政府網站、報紙、電視等向社會公布。目前各市的房價均在年初確定的目標范圍內。

    3.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開展房地產市場專項檢查。今年4月中旬,國務院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第一督查組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穆虹副主任的率領下,對我區貫徹落實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措施情況進行了全面督查指導,聽取了自治區人民政府和南寧市、北海市的匯報,實地查看了房產交易中心和保障房小區。我區貫徹落實國辦發[2011]1號文件工作得到國務院督查組的充分肯定,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初顯成效,并朝著預期方向發展。

    今年8月份,我廳提請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開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督查調研的通知》,8月下旬,我廳聯合自治區發改委、監察廳等部門,組成4個工作組對全區上半年貫徹落實國辦發[2011]1號情況進行了監督檢查。根據檢查情況,我廳及時草擬了《關于審定<2011年上半年全區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督查情況通報>的請示》(桂建報[2011]157號)上報自治區人民政府;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于2011年上半年全區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督查情況通報》(桂政辦電[2011]159號),及時查處了違法違規行為,責令違規企業及時整改。

    4.推進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建設。今年初,我廳提請自治區人民政府與各市簽訂了個人信息系統建設責任狀,要求積極爭取政府支持,落實資金、人員、工作方案,按時間節點全力推進個人信息系統建設;為進一步摸清各地底數和工作進展情況,8月底我廳對全區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建設情況開展了區內外調研;10月底我廳在南寧召開了全區個人信息系統暨房地產交易與登記規范化管理“以市帶縣”現場推進會,總結了前段工作情況,對下一步工作進行了部署。目前全區各市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建設工作穩步推進,南寧市和北海市已經實現與住房城鄉建設部的聯網。

    (三)城鎮化建設加快推進。

    1.中心城市帶動戰略成效初顯,產業園區與城市新區互動發展有序推進。一是南寧、柳州超大城市、桂林特大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南寧市開展五象新區開發、產業園區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完善、“中國水城”打造等五大攻堅戰,強力推進五象新區“三館三街”(廣西規劃館、廣西美術館、廣西銅鼓博物館及金融街、文化街、民族風情街)、總部基地、保稅物流中心、廣西文化產業城、體育產業城等項目建設。柳州汽車城(柳東新區)規劃建設取得初步成效,上汽通用五菱轎車新基地、東風柳汽商用車新基地項目全面啟動。桂林市拉開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設帷幕,以打造國際性風景旅游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山水生態城市等“三大名城”為目標,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二是自治區加大產業園區建設支持力度,引導重點產業、重大工業項目向園區集中,產業園區與城市新區互動共進。

    2.城鄉規劃調控加強,城鎮群(帶)布局逐步優化。一是推進城鎮體系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的修編,《廣西城鎮體系規劃(2010—2020)》柳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南寧市城市總體規劃獲得國務院批復,《廣西城鎮化“十二五”發展規劃》、《自治區重大公益性項目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完成,西江干流城鎮帶規劃和桂賀旅游城鎮帶規劃編制啟動。各地積極完善城市總體規劃,東興邊境開放合作區、中馬欽州產業園和憑祥邊境綜合保稅區等分別納入相關城市總體規劃。二是加大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力度,城市中心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覆蓋面進一步提高。三是大力推進村鎮規劃集中行動,村鎮規劃力度之大創下全國之最,預計年底基本完成自治區下達的度任務。

    3.擴權強縣(鎮)逐步推進,縣域經濟加快發展。一是擴大縣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工作逐步推進,自治區采取下放或委托的形式,將部分管理權限落實到縣級政府,有效促進了縣域經濟的發展。二是重點鎮建設加快,22個基礎較好、發展潛力大、輻射帶動能力強的自治區重點鎮為擴權強鎮試點及10個完善鎮級財政管理體制改革鎮試點工作啟動。

    4.加大資金投入,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一是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各地拓寬城建投融資渠道多措并舉,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建設。1—10月,全區完成城鎮固定資產投資7350億元,增長29.7%;完成市政公用設施投資619億元,增長13.6%。二是市政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全區建成投入運營的109項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日處理能力達338.25萬噸,日均處理生活污水228.93萬噸;全區污水集中處理率達65%,比上年提高約5個百分點。建成投入運營的生活垃圾處理設施74項,日處理垃圾能力1.37萬噸,日均處理垃圾1.04萬噸,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65%。

    5.著力塑造城鄉特色,提升城鎮的文化品質。城鄉風貌改造三期工程全面推進,首批34個特色名鎮名村各類項目建設全面啟動。城鎮園林綠化建設基本完成全年180個項目60億元建設任務,園林城市創建掀起熱潮,桂林申報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北海、百色申報國家園林城市,凌云縣申報國家園林縣城,通過住房城鄉建設部實地考查。城鎮特色逐步顯現,城鎮品質逐步提升。百家博物館建設穩步推進。以“秀美八桂、生態龍城”為主題的首屆廣西園林園藝博覽會于10月30日柳州開幕,圓滿成功。

    (四)城鄉風貌改造三期工程暨特色名鎮名村建設積極推進

    我區今年組織實施的城鄉風貌改造三期工程涉及14市68個縣(市、區)、181個鎮(鄉)、446個行政村、813個自然屯,房屋外立面改造共約6.5萬戶,工程總資金約15億元。改造的主要內容,一為對風貌改造范圍內所有村屯實施以外立面改造、村屯道路和排水溝建設、村屯綠化等改造建設;對84個綜合整治村屯開展規劃編制、籃球場、垃圾池、衛生室等10余個“標準件”建設項目的綜合整治。二為特色名鎮名村建設。對13個名鎮和20個名村重點開展編制鎮村規劃、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產業結構、構建多元化投融資體系、開展機制體制創新等方面建設,增強鎮村示范帶動能力。截至11月中旬,城鄉風貌改造三期工程及特色名鎮名村建設完成投資7.97億元。其中:外立面改造開工49395戶、開工率94.2%,竣工40745戶、竣工率77.7%;34類綜合整治項目全部開工、15個項目完成投資過半。13個特色名鎮、20個特色名村建設也取得顯著進展。

    1、改造內容不斷豐富,項目設置更加合理。把改善村屯面貌和生產生活條件作為首要任務,將村屯規劃、外立面改造、道路和排水溝建設、村屯綠化等項目作為每個村屯必須完成的建設項目予以安排。在改造層次上實現了由一般改造村屯向綜合整治村屯繼而向特色名鎮名村建設的逐步提升。在項目內容上與農民群眾生產生活需要更為貼切。

    2、投入機制不斷完善,資源整合更加高效。自治區財政和各部門投入風貌改造和名鎮名村建設資金進一步加大,各部門注重將風貌改造與年度重大項目結合,產生放大效應。同時,建立區、市、縣直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多對一”幫扶體系,給予改造村屯大力支持。

    3、產業基礎不斷夯實,鎮村發展更加持續。將產業發展放在風貌改造的首要位置,圍繞產業發展安排建設項目,強化政策支撐,產業支撐作用明顯增強。

    4、建設水平不斷提升,管理制度更加規范。注重規劃的引導作用,將改造村屯和特色名鎮名村的規劃編制作為改造建設的首要任務;同時注重特色名鎮名村的中長期建設發展計劃,明確發展目標和措施方法。注重基礎培訓。注重政策研究。自治區出臺了《動態管理暫行辦法》,加強特色名鎮名村的動態監控,有效促進了特色名鎮名村建設順利實施。

    5、發展模式不斷創新,示范帶動更加明顯。各地在推進特色名鎮名村建設中,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的探索了各種類型村屯產業發展的模式,達到了良好的示范帶動效果。

    (五)農村危房改造工程、融水縣村寨防火改造工作穩步推進。

    2011年,國家下達我區農村危房改造任務20萬戶,中央財政補助資金12.46億元。我區加強組織領導,積極配套資金,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強力推進。截至11月15日,自治區財政落實下達到縣的配套資金12.46億元,已落實市級配套資金3.04億元,落實率為99.6%。105個縣配套資金已落實4.0億元,落實率84.9%。總體上看,全區市縣兩級已落實配套資金7.04億元,占需配套資金總量的90.7%。20萬戶改造任務全部開工建設,竣工14.28萬戶,竣工率71.4%。

    2011年融水縣少數民族村寨防火改造工程涉及19個鄉(鎮)842個村屯74493戶,主要任務為寨、水、灶、電改造和露天水池及消防器材配備等528個項目,目前改造工程進展順利,預計年底完成改造任務,基本解決融水縣連片木結構房屋的少數民族村寨防火改造問題,使長期以來困擾各級政府和廣大群眾的一項民生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1、強化組織領導,抓好工作落實。自治區高度重視,把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作為重要民生工作來抓,連續3年將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列為為民辦實事項目,與14個設區市簽訂工作責任狀,并納入績效考核的范疇。各有關部門密切合作,共同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作。

    2、積極落實配套資金。落實自治區和市縣財政農村危房改造配套資金,規范資金使用管理,確保補助資金真正用于符合條件的改造對象,確保資金安全運行,確保補助資金及時撥付。落實工作經費,保障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正常開展。

    3、嚴格程序把關,促進公平公正。將農村危房改造對象嚴格框定在居住在危房中的農村分散供養的五保戶、低保戶、殘疾人貧困戶和其他農村貧困農戶,嚴把對象關。各地在確定補助標準時,結合翻建新建、修繕加固等不同類別,適當拉開補助標準,不搞一刀切,嚴把補助標準關。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原則,規范補助對象和補助標準的審核、審批程序,嚴把程序關。

    4、加強技術指導。抓好農房設計、建材質量、施工組織、竣工驗收等關鍵環節,強化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管理。建立改造臺帳、“一戶一檔”制度,加快農村危房改造管理信息系統建設。

    5、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把農村危房改造與新型墻體材料推廣、城鄉風貌改造、桂西北少數民族村寨防火改造、農村因災倒塌房屋恢復建設、水庫移民新村建設等結合起來,整體推進取得良好效果。

    (六)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繼續完善,城鄉清潔工程進一步深化。

    一是繼續加大城鎮污水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城鎮污水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大幅增加。截至10月底,全區已建成投入運營的109項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日處理能力338.25萬噸,日均處理生活污水228.93萬噸,全區污水處理率達到65%,比2010年提高約5個百分點。污水處理能力不斷提高,污水處理廠的減排效能得到了有效的發揮。全區已建成的74項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日處理垃圾能力1.37萬噸,日均處理垃圾1.04萬噸,全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65%。我區成為全國第9個、西部第2個實現縣縣建成污水處理廠省區的成效,得到國家的充分肯定, 6月全國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及運營經驗交流會在我區召開,我區作了經驗交流發言。

    二是科學編制城鎮污水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十二五”規劃。認真編制《廣西“十二五”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合理確定全區各地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目標和任務,進一步提升污水處理能力。重點加強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和雨污分流系統改造,注重雨污分流制管網建設,提高管網覆蓋率和污水收集率,確保現有污水處理能力得到充分發揮。組織編制《廣西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十二五”規劃》,確定我區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工作重點,不斷提高生活垃圾處理水平,確保生活垃圾得到無害化處理和處置。

    三是繼續深化“城鄉清潔工程”,提升城鄉整體管理工作水平,促進城鄉人居環境持續改善。開展集中整治農村垃圾“圍村堵河”環境衛生專項督查工作,掀起新一輪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大行動,解決了一系列“臟亂差”問題,遏制了“五亂”反彈的勢頭,城鄉環境衛生狀況得到了有效改善,進一步鞏固了成果。加強新聞宣傳和輿論監督,廣泛開展了校區“城鄉清潔工程”、“城市管理公眾參與日”、“城管工作進萬家”等各種主題活動,為實施“城鄉清潔工程”營造了良好輿論氛圍。結合我區城市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組織編制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深化完善“城鄉清潔工程”長效管理機制工作實施方案》,建立“城鄉清潔工程”長效管理機制,推動了我區“城鄉清潔工程”從“運動型”、“突擊型”向常規化管理轉變,全面提升城市整體管理工作水平,促進城鄉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七)建筑節能扎實推進。

    一是以節能工程項目為切入點,推動建筑節能工作的開展。制定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十二五”建設科技發展規劃》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十二五”建筑節能規劃》。加強新建建筑執行建筑節能標準的監管,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全區新建建筑在設計階段強制性標準的執行率為100%,施工階段強制性標準的執行率為97.2%,完成建筑節能59.9萬噸標準煤。進一步規范建筑節能試點工作,組織完成了2009年全區建筑節能試點項目的驗收工作和2011年試點項目的下達工作。

    二是積極宣貫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全面推廣可再生能源規模化應用。制定了《廣西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十二五”規劃》、《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領域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配套能力建設實施方案》和《廣西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項目能耗監測平臺建設實施方案》等規劃和方案;積極申報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城市示范和農村地區縣級示范,桂林市和柳城縣成為2011年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和農村地區示范縣。開展對南寧市、柳州市、欽州市、岑溪市、恭城縣、靈川縣等示范市縣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專項檢查,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

    三是綠色建筑積極推進。發布《廣西壯族自治區綠色建筑設計規范》(DBJ/T45-001-2011)和《廣西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管理辦法(試行)》。截至11月,我區“華藍·奕園”和廣西城市規劃建設展示館獲得國家二星級綠色建筑評價標識。

    (八)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穩步提高。

    一是狠抓保障性住房項目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我廳進一步完善監管制度,制定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重點從建設項目人員到位、履職到位、監督到位三個方面加大對建筑工程,特別是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監管力度,建立了保障性安居工程質量安全公開承諾制度。開展質量安全層級監督檢查,把保障性安居工程作為質量安全監管的重中之重,發現保障性安居工程存在質量問題的,一律嚴肅查處。召開全區保障性安居工程質量、安全、進度工作推進會,加強培訓和強化質量安全監管。我區保障性安居工程、工程質量安全及建筑市場監管工作,得到了住房城鄉建設部建設工程質量安全及建筑市場監督執法檢查組的充分肯定和好評。

    二是加大對國有投資項目招投標的監管,創新國有投資項目招投標制度。我廳制定出臺了《廣西國有投資房建和市政工程招標投標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等4個招標管理政策文件,強化了我區國有投資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招標投標活動的監管、發承包活動、預選承包商名錄的編制和管理。在全區全面推行了新的標準施工招標資格預審文件和標準施工招標文件的使用工作,進一步推進了工程招標投標標準化建設。

    三是加強建筑市場監管。開展建筑業企業資質核查,重點對核查建筑業企業資產、業績、從業人員資格、市場誠信等方面內容的資質,對不符合資質條件的企業進行整改、撤銷、合并、重組,進一步優化企業結構,從源頭上改善建筑業發展環境。加強建筑市場資質資格動態監管,開發了“建筑業企業網上報送信息系統”, 建立了建筑業企業網上報送信息制度,完善企業和人員準入清出制度。組織開展了3次全區建筑市場及工程質量安全層級監督檢查和預拌商品混凝土企業專項檢查,對存在質量安全管理履職不到位、現場管理混亂等問題企業作出暫停參加投標活動及責令整改的處理。全區建筑安全生產形勢良好,工程質量穩步提高。

    四、科學安排,整體推進住房城鄉建設工作

    按照住房城鄉建設部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住房和城鄉建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新型城鎮化為主導,加快住房保障和改善民生,強化城鄉規劃管理,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建設經濟,深化拓展城鄉清潔工程,深入實施城鄉風貌改造,推動節能減排,優化城鄉人居生態環境,為確保完成2011年各項工作任務,科學計劃安排2012年工作,整體推進住房城鄉建設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