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寧市某棚戶區改造小區
水街片區是南寧市的舊城區。退休工人李先生之前一直住在大同街的危舊房里,一下雨房子就漏水。2012年,南寧市對水街片區進行改造,李先生率先響應政府的搬遷號召,從低矮破舊的危舊房搬到了敞亮的電梯房,居住環境大為改觀。這是近年來我區棚戶區改造的一個縮影。
安居才能樂業,安居才能安心。“十二五”期間,全區共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改造棚戶區117.65萬套,超過原規劃90萬套的30.72%;累計基本建成64.50萬套,累計完成投資2237.17億元,解決了300多萬中低收入住房困難群眾的居住問題,城鎮居民住房保障覆蓋面從11%提高到25%。
多渠道解決保障房源
2011年以來,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力推進棚戶區和危舊房改造,通過以房換房、共有產權的方式,6000戶歸僑職工陸續告別偏遠低矮的棚戶區,在寬敞透亮的新居里樂享城市配套生活的便利。據了解,在棚戶區改造過程中,近年來廣西-東盟經開區通過“以房換房”方式,即按照農業單位居民原有住房合法面積1∶1的比例置換中心區商品房,同時給予每個被安置對象10平方米商業用房30年的收益權,有序推進農業人口市民化,加速中心區人氣集聚。
【數據看變化】 “十二五”期間,廣西在大規模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過程中,棚戶區居民受益良多,全區改造各類棚戶區改造61萬戶,累計完成投資1480億元,190多萬棚戶區群眾住房條件得到改善。棚戶區改造保民生、擴投資效益初步顯現。這些成績的取得,標志著廣西向“住有所居”的目標又邁進了一大步。
“統貸統還”緩解資金難題
2012年11月12日下午,梧州市廉租住房小區平浪花園小區內熱鬧非凡。當天,梧州市石鼓沖云蓋片區的58戶棚戶區居民,欣喜地拿到了新房的鑰匙。58戶棚戶區居民得以喜遷新居,有兩個關鍵點幫他們解決了難題:一是政府,二是資金。
據介紹,作為重大民生工程,棚戶區改造的資金籌措是各界關注的熱點、難點。
梧州市石鼓沖片區是我區的一個棚戶區。為改善石鼓沖2600多戶居民的居住環境,該市啟動棚戶區改造項目。但項目前期啟動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資金,即使有財政資金、商業貸款資金和企業自籌資金支持,仍難以填補資金缺口,直接影響了項目進度。
2014年底,石鼓沖棚戶區改造項目通過自治區融資平臺,從國開行廣西分行得到1.5億元專項貸款,對整治范圍內房屋實施整體搬遷拆除,項目得以順利推進。這是我區推進棚戶區改造利用“統貸統還”模式的一個成功案例。
【政策看變化】2015年上半年,我區出臺了《加快棚戶區改造貸款使用指導意見》,凡納入國家和自治區2013-2017年棚戶區改造規劃,或列入廣西棚戶區改造年度建設計劃,且2014年底前已獲得國開行授信的棚戶區改造項目,可獲棚改專項貸款支持。2013年以來,我區獲得中央政府和自治區政府補助300億元;國開行棚改貸款授信1400億、簽定合同1200億元,發放900億元;通過農發行評審棚改貸款50億元。此外還通過發行企業債券、利用住房公積金和社會資本等多渠道籌措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資金。
公租房圓基層職工住房夢
2014年搬進新居的韋倩,是南寧市賓陽縣古辣鎮中心衛生院的一名職工。雖然新居只是40平方米的一房一廳,但客廳、陽臺、廚房、衛生間等配套完善、布局合理、通風采光良好,基本能滿足一家三口居住需求。入住新居前,她和家人住在由病房改造成的單間宿舍,10平方米的空間,勉強擠進一張床、一個柜子,廚房、衛生間只能大家公用。 住房條件差,一直是鄉鎮中小學、衛生院的一塊心病。據2012年的統計,全區鄉鎮衛生院住在危舊房的職工有9394人,無住房的職工33573人。而鄉鎮中小學教職工住危房、無住房的情況更為突出,由此導致這些人員“走教”、“走讀”等現象嚴重,鄉鎮基層人才隊伍難以穩定。為此,廣西逐步加大鄉鎮公租房建設力度。 如今,在廣西,鄉鎮中小學、衛生院等職工正逐步告別年久失修、逢雨必漏的瓦房宿舍,住上由政府提供的安全舒適的公租房。2011年以來,廣西把公租房建設向鄉鎮延伸,并納入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大批鄉鎮干部職工住房條件得到改善。
【數字看變化】公共租賃住房是廣西解決群眾階段性住房困難的一項措施。近年來,廣西每年都興建5多萬套以上公租房,主要面向城鎮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就業無房職工和在城鎮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近年,全區在各類產業園區和外來人員集中區新建公共租賃住房近18萬套,推進城市棚戶區改造16.5萬套,解決超過56萬農民工和新就業群體的階段性居住困難問題。
完善保障機制力推民生工程
臨時搭建棚屋解決的困難戶,住進了嶄新的棚戶區改造安置房;身體殘疾,行動不便的申請人,優先安排到了樓棟底層的無障礙保障房;低保戶、下崗退休工人、退伍軍人們也住進了寬敞明亮的經適房、限價房;貧困地區的老師們、年輕的企業員工和外來務工人員住進了漂亮的公租房;長年生活在水上的船家人終于在岸上落了戶……五年來,廣西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設大提速,越來越多的中低收入家庭圓了“住有所居”的夢想。 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難,離不開政策保障。據介紹,從2011年開始,針對保障性住房類型,我區出臺系列與之相對應的管理規定。《廣西壯族自治區保障性住房管理暫行辦法》、《廣西住房保障建設項目監管規程》、《廣西住房保障資源配置監管規程》、《廣西壯族自治區保障性住房建設標準》等20多個涉及管理、分配、資源調配的重要文件等。針對棚戶區改造,2011年起,我區建設了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了1萬多個在建項目的進度、質量、分配運營網上監管。
【政策看變化】近年來,我區及時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配套文件,如《廣西保障性住房管理暫行辦法》、《關于進一步加強棚戶區改造若干意見》等文件,為棚戶區改造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在各級政府及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廣西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快推進,覆蓋城市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保障體系逐步形成。廣西還出臺文件,加強對設計、施工質量等各個環節的過程控制。完善住房保障申請、審核、公示、輪候、復核、退出機制,全面推行“三審兩公示”,實行分配政策、分配程序、分配房源、分配對象、分配過程、分配結果“六公開”。 (桂建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