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德保縣隆桑鎮橋頭村大邦屯,你會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寬闊的水泥路直通村頭,路兩邊剛種下不久的桂花樹正在舒展著嫩葉,田野里甘蔗一片翠綠,屯里房子整齊劃一,房前屋后用竹籬笆圍攏而成的菜園子煞是好看,屯里巷道干凈整潔……這是該鎮全力打造“最美鄉鎮”,清潔鄉村工作不斷推陳出新的結果。近日,筆者走進隆桑鎮部分村屯,感受這里農村的變化和聆聽變化后面的故事。
“村民理事會”理清屯里大小事
“這得益于‘村民理事會’這個農村自治新模式,洗了大家的‘腦’,農民主動參與‘美麗德保·清潔鄉村’活動。”橋頭村黨支部書記周造新如是說。隆桑鎮從注重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入手,引導成立屯級村民理事會,讓群眾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服務。
“‘村民理事會’成員由各村民小組推舉德高望重、處事公平的村民或者在村里居住的退休干部組成,每個理事會有3~5人,村里的大事小情都由這個理事會商量辦理,這使得村民們對村里的日常事務不僅有了知情權,更有了參與權。”隆桑鎮黨委書記許正亮介紹,“村民理事會”有效解決了群眾身邊的小事、難事,促進了農村民主建設和社會穩定。目前,全鎮124個自然屯都成立了村民理事會,與村“兩委”共同管理村中公共事務,解決了村干部人員不足、村委會管理難以到位等問題。
“村民理事會”成員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帶頭清理村道、河道垃圾,不定期地發動村民搞集中整治,每周組織村民開展一至兩次集中大掃除。根據群眾的呼聲和訴求,通過“一事一議”項目,硬化了村道,綠化了村莊,建立了垃圾池。在“村民理事會”的帶動下,村道邊的塑料袋不見了,年代久遠的建筑垃圾被運走了,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美麗鄉村由外到內精心打造
該鎮緊緊抓住清潔鄉村活動契機,按照新農村建設要求,積極開展清垃圾、清堵河、清路障“三清”活動,實施綠化、美化、凈化、亮化“四化”工程,大力開展改水、改路、改廁、改房、改灶“五改”活動,認真治理垃圾亂倒、糞便亂堆、禽畜亂跑、柴草亂放、污水亂潑等“五亂”問題,把單純的掃地、撿垃圾變成了全方位的提升行動,刮起了一場鄉村“美麗風暴”。
在橋頭村大邦屯,筆者發現該屯家家戶戶的屋后都有一個化糞池。“現在,我們屯新修建的房子都建有衛生廁所,生活的廢水都排進了這個經過設計的三級化糞池里面,把所有臭氣都發酵得沒有了,所以我們村的空氣很清新。”大邦屯“村民理事會”會長陸榮真介紹說,在大邦屯不僅進行了改廁還改水、改路、改房、改灶,現在村里的巷道全部硬化、綠化,還對屯里婦女進行了培訓,對家里的內務進行“軍事化”統一管理,現在各家各戶都干干凈凈。
隆桑鎮歷來注重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結合本次清潔鄉村工作,該鎮提出打造“最美水源”,規劃投資120~150萬元,全面開展居民飲水和農業灌溉用水等重要水源地的基礎設施和環保設施建設。同時,最大限度擴大集鎮自來水網管,確保自來水飲用率達100%,人畜安全飲水率達100%。如今,福龍村坡留屯建成了最美的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示范點;示下村示洪屯建成了最美的魚塘;橋頭村大邦屯建成了最美的凈化生活污水處理點;果普村建成了最美的水池等等。
此外,隆桑鎮把清潔鄉村活動融入到農業生產中,打造“最美田園”。以示下村為重點,對基本農田進行保護,打造田園生態經濟發展示范村建設,實現了垃圾不出村,污水不入河,糞尿進沼氣池,秸稈直接還田。同時,指導群眾對農藥、化肥包裝物及廢棄農用薄膜等農業生產垃圾進行清理。目前,共清潔田園2500畝,清理田園垃圾24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