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詩如畫的美景,白墻青瓦的田園農家,干凈整潔的村容……如今在桂林,生態潔美的田園生活成為越來越多人休閑旅游的新去處,也讓越來越多的村里人為自己能有如此良好的居住環境而自豪。
作為在廣西率先開展“清潔鄉村”行動的城市,桂林“清潔鄉村”行動促進了生態環保,走出了一條具有桂林特色的“清潔鄉村”之路。
保潔制度常態化 垃圾污水不出村
6月6日上午,靈川縣定江鎮南邊村村長于國富帶著村干部們坐了20分鐘的車,特意來到鄰近的朝陽村考察。
于國富此行的目的,是要學習朝陽村“清潔鄉村”的經驗。平整干凈的路面、太陽能路燈節能環保、污水進入管網得到處理,村里看不到垃圾,取而代之的是遍地的綠茵可供村民席地而坐休憩話家常……在于國富的眼中,朝陽村已經不像是農村,“更像是一個城市里的小區”。
朝陽村在2007年以前還是一個以臟亂臭聞名的村莊。“垃圾隨手扔,污水直接排,蒼蠅到處飛”是村里老一輩人記憶中的村容素描。
“看在眼里,心里也不是滋味。”朝陽村村長蔣成保說,村委干部們下定決心要改變朝陽村的面貌,實現“生活潔凈化”目標。在市、縣和鄉鎮的共同努力下,村里籌資建起了垃圾焚燒爐,依次實施舊房改造、改水、改廁等工程,將生活垃圾和污水全部實現在村里處理。朝陽村還制定了村規民約,制定衛生保潔制度,讓村民定期處理生活垃圾,并對家家戶戶的房前屋后進行綠化,種植桂花樹、銀杏樹等樹種1500多株,綠化面積達8000多平方米。“現在走進我們村,看不到蒼蠅了。”蔣成保自豪地說。
“垃圾污水不出村,是解決農村清潔問題的關鍵。”在采訪中記者發現,這已成為眾多村干部在實踐中達成的共識,也是我市在開展“清潔鄉村”工作中得到的一個重要總結經驗。
在靈川鎮俸家村,每天都有專職的保潔員在村里定時回收垃圾。這些保潔員都是經全村選舉產生,根據村里的衛生保潔制度,定期對村里的公共場所進行清掃,并負責焚燒村里的生活垃圾。村里每家每戶都要拿出一點錢作為保潔員工作的費用,在確保保潔員工作積極性的同時,也督促了每家每戶自覺維護房前屋后的衛生。
“這些保潔員在村里巡視,看到哪里有垃圾,就會及時掃干凈。”村干部俸國雨說,這樣一來二去,村民也不好意思亂丟垃圾了,“全村動員、基礎設施到位,就能切切實實做到垃圾污水不出村,維護好村里的干凈整潔。”
不僅在靈川,目前,我市各縣區鄉村都開始普及將保潔制度列入村規民約這一長效保潔模式,并取得顯著效果。今年5月,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危朝安率自治區“美麗廣西·清潔鄉村”調研組到桂林市調研時,對我市開展“清潔鄉村”活動取得的成效給予肯定,認為桂林市的“清潔鄉村”活動早動員、快部署,實干真干效果明顯,好經驗、好做法值得推廣。
在保潔制度常態化的同時,桂林市也加緊了鄉村垃圾污水處理項目的建設。2012年,配套2200萬元、總投資1.59億元,在7個縣36個鄉鎮178個行政村開展213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污水垃圾項目。截至目前,已有196個污水治理項目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垃圾處理和轉運設備也已經全部安裝、發放完畢。2013年,桂林市還將計劃建設集中式污水處理設備226套,污水設計處理能力10325噸,污水收集管網510.4公里,垃圾中轉站16個,以更好實現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綜合治理。
“清潔鄉村”讓生態循環富農家
用的是太陽能熱水器,吃的是用農家沼氣生火做的飯菜……6月7日,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鎮紅巖村村民朱天佑自豪地帶著記者參觀自家經營的農家樂旅舍“天佑酒樓”。這是一棟三層樓的白墻青瓦農家民居,一樓用于餐飲接待,二、三樓則可以為想體驗農家樂的游客提供住宿。
近年來,蓮花鎮紅巖村的農民們依靠種植水果走上了致富之路,不少農民都辦起了農家生態旅游。錢包鼓了,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隨之提高。為了提升整村環境,村里成立了管委會,安排專人負責全村衛生環境管理。蓮花鎮鎮長鐘冬生介紹,在清潔村容村貌方面,村民們都達成了共識,如:從每桌接待游客獲利的費用里抽出5元、住宿客房費用里抽出2元,用于支付村里保潔員工資和購置垃圾箱的費用。“桂林是旅游城市,抓住了這一特點因地制宜開展工作事半功倍。”鐘冬生說。
從投資完善村里衛生基礎設施、打造“清潔鄉村”典范吸引游客發展農家樂,到利用旅游收入不斷完善基礎設施、促進“清潔鄉村”工作的持續長效開展,紅巖村在“清潔鄉村”方面的生態循環思路,只是我市眾多鄉村開展生態環保清潔工作的一個縮影。
在農村,種養業污染防治是開展“清潔鄉村”工作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而在這方面,桂林市也探索出了一條生態循環清潔的工作模式。恭城創新發展出了“養殖—沼氣—種植”生態農業模式,將養殖糞便排入沼氣池進行發酵處理,沼液則用于灌溉果園,并加大對種養農戶的培訓,提倡使用有機肥和物理防治蟲害等健康生產技術,提升農戶的環保意識。
據了解,自2007年以來,桂林市就積極實施生豬標準化養殖場(養殖小區)建設項目,對各大中型生豬規模養殖場進行污染綜合防治,建設沼氣池、化糞池、消毒池等糞污處理相關設備,以達到防疫嚴格、廢污利用、排放達標的總體要求。據統計,目前,全市已扶持318家養殖場(養殖小區)開展綜合防治建設,創建并獲評各級畜禽標準化示范場32家,在廣西14個地級市中名列前茅。
而今,桂林全市正掀起“清潔鄉村”的又一輪高潮,全市133個鄉鎮、1654個建制村均有市直機關單位以及各縣區機關單位、鄉鎮干部等組成的工作組派駐包干指導,致力于讓鄉村的天更藍、山更青、水更綠、路更潔的同時,也讓村民們能從中嘗到環保清潔、生態致富良性循環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