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桂林市開展“美麗桂林·清潔城鄉”活動以來,秀峰區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動鄉村旅游發展”作為開展環境綜合整治的重點,在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的同時,積極探索區、街道、村委、自然村“四級聯動”城郊農村衛生保潔長效管理機制,收到良好的整治效果。
一是組建農村保潔員隊伍。自4月份以來,秀峰區在每個村成立了3至5人的保潔小組,每個自然村配備了1至2輛清運垃圾三輪車,負責定期清運垃圾。目前,37個自然村有100多名保潔員負責村子公共場所的衛生保潔,實現了垃圾日產日清。二是加大經費投入,狠抓硬件設施建設。近日,秀峰區再次召開專題會議,決定投入100萬元用于村委、自然村垃圾池、垃圾桶、道路硬化等硬件設施建設。5月28日,秀峰區專門購置了5500多個垃圾桶配發給村民,實現了37個自然村“村村聘有保潔員、戶戶備有垃圾桶”的長效管理目標。三是健全規章制度,制定農村環境衛生保潔員聘用、責任包干、清掃保潔、垃圾清運、監督管理、評比表彰等長效管理制度,四是實施考核獎懲機制,實行專項考核,落實目標責任。
通過扎實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秀峰區所轄37個自然村環境面貌和村民的環保意識得到了明顯改善(提高)。(唐順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