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辟前進道路的強大思想武器
——學習胡錦濤同志“12·18”重要講話
我們黨是一個高度重視理論指導、善于進行理論創新的馬克思主義政黨。胡錦濤同志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30年來,我國改革開放取得偉大成功,關鍵是我們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根據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發展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以胡錦濤同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針,深入總結改革開放以來黨的理論創新成就,對于新形勢下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進一步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探索和回答當代中國社會實踐重大問題
馬克思曾經說過,每個時代總有屬于自己的問題。準確把握并解決這些問題,就會把理論、思想,把人類社會大大地向前推進一步。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全部理論和全部實踐的主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緊緊圍繞這一主題,科學分析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準確把握、正確處理和解決社會經濟生活中帶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問題,不斷進行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
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輝煌成就,積累了豐富經驗,同時也經歷了失誤和挫折?!拔幕蟾锩苯Y束之后,在國際國內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的條件下,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我們黨和人民面臨的重大問題。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充分肯定了必須完整、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高度評價了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確定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深刻揭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特別強調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和發展中國,但社會主義必須是切合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即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當代中國最大的實際就是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鄧小平理論把社會主義社會改變生產關系、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改革,看作是一場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革命,并提出了判斷改革得失成敗的“三個有利于”標準;鄧小平同志還提出了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的思想,從根本上破除了把計劃和市場看作是社會基本制度范疇的思想束縛,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形成奠定了堅實基礎。鄧小平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等重大問題。
如何加強自身建設,如何認識、把握和運用共產黨執政規律,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完成黨的執政使命,是我們黨必須下大氣力解決好的重大問題。鄧小平同志在改革開放之初就指出,要把黨建設成為有戰斗力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成為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堅強核心。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緊密結合時代發展的新形勢、我國廣大人民群眾的新要求與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實踐,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叭齻€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發展戰略、根本目的、根本任務、發展動力、依靠力量、國際戰略以及新時期黨的建設等問題上,提出了一系列新認識、新判斷、新概括,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
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我國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和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長期面臨著西方國家的巨大政治壓力和經濟壓力,面對著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改善人民生活的繁重任務,解決好發展問題尤為緊迫。鄧小平理論高度關注發展問題,明確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并科學謀劃我國的發展戰略,明確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戰略步驟?!叭齻€代表”重要思想把發展問題同黨的性質、黨的執政理念聯系起來,明確提出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新世紀新階段,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面對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國內外形勢,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提出了科學發展觀??茖W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黨中央還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等重大戰略思想??茖W發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著重對什么是發展、為什么發展和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進行了富有創造性的探索,賦予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以新的時代內涵和時代特色。
改革開放30年的實踐證明,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創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用一系列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化和豐富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創立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這一科學理論體系內容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學科,涵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以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祖國統一、國際戰略和外交工作等各個領域,涉及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內涵豐富、思想深刻。黨的十七大把改革開放以來黨在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中形成的這三大理論成果整合為一個科學體系,是一個重大理論貢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和解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中的實際問題,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是運用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民族語言來闡述馬克思主義理論,揭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規律,使之成為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實踐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了兩次歷史性飛躍。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體系。就一脈相承而言,它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堅持為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以人為本,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全部理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體現了改革開放以來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科學性體系、階段性成果和發展性要求的內在統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論觀點、重大戰略思想,繼承、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比如,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理論;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改革的思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所有制理論;社會主義科學發展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理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民主政治理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建設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理論;社會主義和平發展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國際戰略理論;走中國特色精兵之路的國防和軍隊建設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等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既破除了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式理解,又抵制了拋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錯誤主張;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中國特色;既繼承了前人,又突破了陳規,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我們黨為解決時代提出的新課題,在實踐創新的基礎上形成的理論創新成果,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堅持以寬廣的眼界觀察世界、以時代發展的要求審視自己、以戰略的思維謀劃全局,科學認識和正確應對當今世界發展變化的理論思考。改革開放30年來,世界發生了大變動大調整。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西方資本主義出現種種新情況,社會主義發生嚴重挫折,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趨勢加速發展,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特別是新科技革命及其帶來的重大科技發現發明和廣泛應用,推動世界范圍內生產力、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經濟社會的深刻變化,也引起全球經濟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的重大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我們黨解決時代新課題,迎接時代新挑戰,開創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新局面的創造性理論成果,也是我們應對國內外復雜形勢和挑戰的強大思想武器。30年來,我們黨帶領人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大力推進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使我國的社會生產力獲得新的巨大解放。這場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改革大開放,是科學理論發展的不竭源泉。
總起來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集中體現了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集中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意志,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是我們黨勵精圖治、開拓進取、探索真理、把握規律的結果,是與中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展同進步、與人民群眾共命運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引領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破浪前進
理論創新是實踐創新的思想先導和精神動力。改革開放以來黨的理論創新及其成果,引領和推動了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胡錦濤同志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引領、激勵我們團結奮斗的巨大精神力量。
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提供了共同思想基礎。改革開放以來,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意識形態領域里的斗爭錯綜復雜,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碰撞,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特別是近些年來,理論界出現一股否定馬克思主義、鼓吹“民主社會主義”的思潮,企圖造成思想理論上的混亂。在這種形勢下,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是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的旗幟,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事實證明,只要我們堅持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指導,就能夠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思想統一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下,把意志凝聚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下,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闊步前進。
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為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思想上的有力指導和理論上的堅實基礎。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回答和解決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根據這些理論創新成果,我們黨形成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發展戰略,制定了明確的奮斗目標,有力地引領和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實踐證明,只要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武裝思想、凝聚力量、指導實踐,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有思想保證和精神支撐。正是在黨的創新理論的指引下,我們黨領導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的新的壯麗史詩,我們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黨的理論創新成果還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當前,我們正處在一個既有巨大發展潛力和動力又有各種困難和風險的時期,處在一個既有難得機遇又有嚴峻挑戰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如果舉措得當,就能促進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平穩進步;如果應對失誤,就有可能導致經濟徘徊不前和社會長期動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全面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深刻揭示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深化了對經濟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認識,為我們辯證地認識、處理與發展相聯系的各方面重大關系,更好地妥善處理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各方面的突出矛盾、協調好各種利益關系,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提供了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重要思路和現實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明確了黨的執政使命、執政原則、執政任務、執政要求等重大問題,賦予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以新的內涵。只要我們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要求,切實把黨的建設搞好,真正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思想觀念,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把全社會的發展積極性引導到科學發展上來,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一定會取得更大的勝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 (作者:黃龍保 王玉周 單位:國防大學)